[字体] [颜色]
 
您现在的位置:北派名师 >> 内容阅读
把握文体特点 促进童诗教学

把握文体特点   促进童诗教学

王雪莲

内容摘要:
 儿童诗充满童趣,饱含情趣。它们除了作为识字的凭借和朗读之外,是否还有更深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呢?如何让学生也感受到诗歌的情趣?首先要利用儿童诗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第二要创设情境,进入诗境。第三是朗读吟诵、欣赏背诵。朗读和背诵应是儿童诗教学的主旋律。1、要采取多样的朗读方式。2、朗读诗歌要有层次的进行。3、朗读诗歌需要读出画面感。4、诗歌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和韵律。5、要加强诗歌的背诵积累。第四是引发联想,拓展链接。最后要读写结合,创作诗歌。
关键词: 文体特点   主体设计   教学策略
正文:
现行各版本的小语教材中,归纳了童话、诗歌、寓言、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各种不同的文体,且各学段收纳的篇目也因学生的认知能力、课标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显然是教材编撰者精心安排的意图——通过阅读这些文体作品,达到培养各学段学生阅读能力,启迪学生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尽管课文的体裁丰富多彩,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走不出模式化、单一化的胡同。语文老师文体意识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解读文本、设计课时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会有意无意中缺少甚至淡化文体意识,对文体所承载的知识鲜有思考。无论何种文体都采用一样的教学策略,上成千篇一律的模式。无论教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往往被用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方法千篇一律,忽略了其本身的、文学的、审美的价值,缺乏不同问题教学的个性。这种程式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机械、呆板、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知识渴求的心理刺激。多姿多彩的文体课文变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哪还有什么教学效益可言。可见,教师有无文体意识,会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无论哪种文体的文本,语文基础的夯实无可非议,但文学教育也得从小学生抓起。因为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具有较强文体意识,了解每一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再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启迪心智、放飞梦想,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童话、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作为特别适合儿童的文学样式,理应在这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下面仅从儿童诗教学方面谈谈教师应具备的文体意识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儿童诗的文体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篇幅短小而又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火花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字就首推儿童诗了。纵观教材选编的儿童诗,不难发现,儿童诗这种文体有以下特点:
1.内容单纯,主题单一,篇幅短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共有24篇,有的叙事,有的写景,有的抒情,有的介绍科学知识。内容一般都浅显易懂,小学生爱读。
2.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具体。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天真烂漫,喜欢想象。儿童时的内容具体形象,构思新颖,充满乐趣。例如二年级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如果写成说明文,二年级小学生不会有读的兴趣。以诗的体裁,运用形象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生动的诗句引导学生获得植物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语言明快,韵律优美,节奏鲜明。
鲁迅先生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选编的儿童诗,不但诉诸儿童视觉,还诉诸儿童的听觉。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第四节写到:“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语言明快,韵律和谐,学生朗读,如同打开电视机,图像清晰,音响效果俱佳。
儿童诗就是这样一种诗歌,它充满童趣,饱含情趣。它简简单单,一读就懂。它们除了作为识字的凭借和朗读之外,怎样体现更深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呢?比如理解的度上如何把握,想象的激发上该作何凭借,朗读的训练点怎样落实比较好……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一线的教师。本文从文体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一些新的思考和设计,以便和老师们探讨。
   
一、儿童诗阅读教学的主体设计
入选教材的儿童诗歌,基本保持者原作的面貌,较少改动,因此文学作品的抒情性质非常鲜明。这种抒情性质的文学作品,不适合采用以分析性文本阅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诗歌体裁的艺术特征进行主体教学设计,把握诗歌的艺术构成、艺术元素、将欣赏儿童诗歌的艺术美作为教学重点,以实现儿童诗歌教学在文学教学性质上的创新。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儿童诗歌的教学设计:
1.诗歌美的艺术构成。诗歌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音韵、节奏、意象、情境、联想、想象、语言、情趣等方面,可以针对一个或几个主要的诗歌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呈现的艺术美。比如:著名作家冰心的《雨后》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诗歌情感与意义的表达”上,可以围绕作品塑造人物、描绘场景、演绎情节、体现情趣几个特点设计,适宜于选择聆听、朗读、诗画欣赏等基本活动;乔羽老先生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则可以想象红墙、绿树白塔、阳光等意象构成的诗歌的优美情境,感受歌词作品循环往复、和谐动听的音韵和旋律,适合于聆听欣赏、吟唱感受。
2.诗歌情感和意义的表达。儿童诗歌特别是抒情诗都有人热烈的情感抒发,这种情感抒发往往蕴含在诗句中,通过诗歌全篇整体地表达。教师要善于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述,或以深情的叩问唤醒童心、或在诗情画意中放飞想象、或在情景课堂中回归生活、或在主题诗会中洋溢自豪。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供鉴赏诗歌的技术和方法。儿童诗歌作品因种类、题材内容和作家创作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表达,诗歌教学应针对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术和方法,如营造气氛,启迪诗思;入情美读,感受诗情 ;自主创作,形成诗语等,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高品位的欣赏趣味。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态度。儿童诗歌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超越其他题材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诗歌的兴趣和习惯,将诗歌的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创设出诗的氛围,让诗进入学生生活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儿童诗教学的策略
儿童诗歌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诗歌聆听欣赏、开放的诗歌阅读、尝试性诗歌模仿与创作等。《新课标》对儿童诗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是对第一学段诗歌学习的总体要求,落实起来似乎不难。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以文本为载体,让儿童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学生心灵深处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以低年级段儿童诗《红领巾真好》教学为例。《红领巾真好》是北京版第三册的一首儿童诗。阅读这首小诗,犹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之间,仿佛看到晨曦中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的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多美的诗呀!如何把握住儿童诗的特点,让学生也感受到诗歌的情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尝试。
     
(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
编入教材中的儿童诗承载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在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识字学词与儿童诗的语言特点联系起来。
      
片段一:学习“苗”这个字。(出示课件)
    师:你们怎么记这个字?
生:田上长草。
师:那些刚长出来的幼小的植物都可以称为‘苗’。你们知道哪些小苗呀?
生:麦苗、豆苗、瓜苗、禾苗、树苗……(课件出示这些小苗的图片)
师:什么样的树苗?
生:翠绿的树苗。
师:那就是绿油油的小树苗呀!文中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读一读。
随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可爱的小鸟、崭新的鸟巢、醒目的大字、绿色的小手”等短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积累。
师:在树林里,你还能看到什么?你能用像‘XX的XX’这样的词语来介绍介绍吗?
生:金灿灿的太阳、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动物……
上面的环节,老师结合诗歌内容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学习词语,在理解中积累语言。做到寓字于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的字词教学依托文本,生动活泼、扎实高效。
(二)创设情境,进入诗境
诗的境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许多诗歌作品都富有诗情画意,诗配画是传统的诗歌教学活动。低年级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图文并茂的,课文中的插图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已经基本能够实现诗歌意境的图像化。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受到美的熏陶。
《红领巾真好》一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一些音像效果,达到“诗中有画”,很容易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
片段二: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树林里,来到草地上……”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群胸前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出现在大屏幕上,他们手里拿着崭新的鸟巢,肩上扛着木牌,向大家走来。在这声、影交融的情境中,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仿佛置身于少先队员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感受着鸟鸣虫叫、花美树绿的美好世界。
片段三:在学完全诗以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配乐诗朗诵,使学生完全进入到诗歌的意境,成为林中那群“红领巾”中的一员,成为小鸟、小树的好朋友。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与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教育需要契机,诗歌教育更是如此。我们无法忽视情感共鸣的力量。
 (三)朗读吟诵、欣赏背诵
诗歌是美的载体,其语言在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和节奏上的美,创设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还有儿童诗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要靠反复朗读来体会。可以说,朗读和背诵应是儿童诗教学的主旋律。但要学生反复朗读,很容易产生倦怠。因为练习朗读吟诵,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要让学生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读出动态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则需要教师有足够多的办法。
1.要采取多样的朗读方式。
儿童诗的学习要靠反复朗读来实现。因此,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比如:在《红领巾真好》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朗读训练的点不放松,设置了多种朗读的方式:
    ①开课初读,学习字词;
    ②再读课文,读好问句,提领全诗;
    ③师生合作读小鸟的开心与可爱;
    ④生生合作读,想象小鸟飞翔和捉虫的情景,感受小鸟对森林和人类的贡献以及对少先队员的赞美之情;
    ⑤最后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吟诵和朗读在所有诗歌教学中都应当重点使用和安排,可以根据诗歌的体式、篇幅的长短做灵活的处理。以吟诵为主体的诗歌教学中,应组合多种朗读方式。并在熟读中达到背诵积累。
2.朗读诗歌要有层次的进行。
词语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朗读诗歌,要从最基本的朗读词语开始。
经过“读词读词组读短语读短句读长句”这样的训练顺序,循序渐进,逐步增长学生连贯朗读的单位长度,从而读流利。比如,《“红领巾”真好》一课中,“树苗、”这些词语都是具备感情色彩的,读的时候要读出一定的语气,把重音放在第一个字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读好词组“翠绿的小树苗、醒目的大字”等,学生朗读的重音就放在了“翠绿、醒目”上。此时,学生对词语中重音的确定和转移有了切实的学习、体会。如:“小树苗”重音落在“小”字上;“翠绿”的小树苗,重音转移到“翠绿”上,“小”成了次重音;于是,重音的转移、停连、语气语调的差异,在这样的对比朗读、辨析中自然形成了。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朗读诗歌需要读出画面感。
儿童诗是抒情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小学生最喜欢朗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点句和关键词,让学生把想象带进诗境,用真情朗读从抽象的文字符号中再现出有声有色的画面。再通过播放优美抒情的曲子,营造成诗情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促进学生吟诵儿童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儿童诗中的诗情画意,释放出心灵深处诗的潜质。让学生在读诗、赏诗中悟得道理,受到教育,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片段四:
师:课文哪一节写的是快乐的小鸟呢?
生:第一节。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这第一节吧。边读边想:你从哪些词语、句子读出了小鸟的快乐?
生:“叽叽喳喳”
师:这是小鸟的语言,你还知道哪些鸟的语言?
生:嘎嘎嘎;咕咕咕;布谷鸟会叫“布谷,布谷”。
师:它们还会干什么?
生:小鸟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一会儿在树林间飞来飞去。
师:当我们走进树林,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多么快乐的小鸟啊!它们嬉戏玩耍一会儿后,可要忙起来啦!它们在忙什么呢?
    生:它们捕捉害虫,保护小树。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一只只小鸟,它们的本领可不小!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本领吗?
生:自由交流。
师:小鸟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收获着快乐。这是一群多么快乐,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小鸟啊!快来读出它们的快乐。
师配乐,生练习用轻快的语调读第一小节。
4.诗歌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和韵律。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诗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品味凝炼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片段五: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行诗末尾的字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早、鸟、苗”三个字的拼音中都带有“ɑo”这个音。
师讲解:诗歌有个特点,就是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韵母相同,读起来就会比较顺口、好听。这首诗歌就是押“ɑo”韵的。朗读诗歌时把押韵字读清楚、响亮,就更能读出感情来。你们自己试着这样读一读。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倾听。(范读第一小节。)
生:我听出来了,老师把“早、鸟、苗”这几个字读得很响亮。
学生练读、互相展示、评价。
低段教学应该是可以要求学生领悟到韵律感和节奏感的。通过教师讲解和范读,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儿童诗的格式要求,并能在诵读中读出韵律、节奏等。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5.要加强诗歌的背诵积累。
背诵优秀诗文,毋庸置疑对学生增长语文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起着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是语言积累基本功、是学生语言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当然也要讲究方法的指导。
比如:《红领巾真好》一课,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合作朗读的方式,分别邀请最快乐的小鸟、最机灵的小鸟、爱鸟的红领巾上台与其余学生以对答的形式有感情表演背诵课文。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读文热情。
 (四)引发联想,拓展链接
 低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经初步具有一些诗歌阅读经验。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唤起学生以往学习诗歌时的记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链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同一题材的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代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中外同题诗歌等。还可以在诗文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也可以提供相关联的新的阅读资源。当作品内容单薄或抽象时,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支持和补充,以实现延伸性学习,但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还可以在教学结束后作为课外作业布置,发挥巩固学习成果的功效。
片段六: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一只只小鸟,它们的本领可不小!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本领吗?学生自由交流。出示阅读资料。

 

    杜鹃鸟一个小时就能吃掉100多条松毛虫。

    山雀一天能捕食400多条害虫。

    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多条松毛虫。

    小燕子一天就能吃掉1500多只蚊子,一个月能吃掉45000多只蚊子,一年能吃掉540000多只蚊子。

师:了解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老师好像看到了杜鹃鸟正在捕食松毛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燕子在一刻不停地捉蚊子吃。
生:小树们特别感谢这些鸟。
生:这些小鸟捕捉了那么多害虫,真能干!
……
片段七:留作业
在咱们的《语文读本》上,还有好听的儿童诗呢,比如:《小鸟的梦》和《森林之歌》,我们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然后我们可以开一节诗歌欣赏课。
通过诵读儿童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读诗、赏诗中悟得道理,受到教育,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五)读写结合,创作诗歌
人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同情心和孩子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与诗人的气质相通。孩子写诗常常是在用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有时甚至是在用诗讲故事、用诗说悄悄话。此时,他们的诗歌创作可能还处于临摹状态,但也应该充分鼓励。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特有的语言特点,拓展诗中的意象,仿写儿童诗。迈出学写童诗的第一步应该是仿写,童诗仿写可让学生减少习作起步阶段的畏惧感,从趣味当中入手,还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又可以凭借童诗作品中的语言框架写话,写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片段八: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有哪些动物的名字是以“ɑo”为韵的?
生:熊猫、黑豹、小花猫。
师:看你们说的这么热闹,老师想学着这首诗歌的样子也写一段小诗,你们想听听吗?
出示:清晨,林中谁起得最早?
是可爱的小花猫,
左边一下, 右边一下,
轻轻松松把毛线绕。
生:真有意思!
师:那你们也试着写一小节吧。可以用上我们刚才想到的动物名字“黑豹和熊猫”。豹子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生:跑得快。
师:“跑”的韵母也是“ɑo”,那结合这个特点写一写。
生自由书写。教师帮助修改完善。最后呈现出作品:
清晨,林中谁起得最早?
是可爱的小黑豹,
伸伸腿脚, 摇摇尾巴,
高高兴兴去赛跑。
师:我们还可以把地点转到家中、学校里,再写一写,比如《同学真好》、《妈妈真好》……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在课本上,在课堂上,更应该拓展诗的空间。我们更应该开展各种诗教活动,让喜爱诗的孩子了解诗歌,接触诗歌,创作诗歌。只要教师把握好儿童诗教学的特点,“把儿童诗还给儿童”,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与儿童诗牵手、亲近,用心灵与诗歌对话,与大千世界对话。
正确的文体意识,源于对文体本质的深刻把握。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教师都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本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