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识字教学三重门 谷艳芳 【关键字】 识字教学 汉字性质 识字方法 阅读与写作 【内容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然而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我们。究竟如何拨开荆棘,叩响识字教学的大门呢?本文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追溯汉字的构成起源,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认为只有认清汉字的本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并进行有效巩固,才能使识字教学走向真谛! 【正文】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不但是我们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更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几千年来,我们祖祖辈辈用它绘制了华夏民族灿烂的画卷,谱写了中华儿女辉煌的篇章。汉字,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它神奇、有趣、古老,它博大精深而又多姿多彩,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 然而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我们。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又差,成了他们的痛苦,老师的心病,家长的负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对汉字由趣生厌,由爱生恨呢?就让我们拨开荆棘,叩响这识字教学的三重大门吧!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弄清事物本质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思的是汉字本身具有哪些特点,怎样的性质,它的发生、发展中有何渊源可以追溯,做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这话并不过分。 知道了什么是汉字,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构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或者同声、同韵),表达不同的事物。 转注,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假借,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引导学生识字,不仅要使其达到音、形、义、用的“四位一体”,更要让学生对汉字有丰富而深刻的认识,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学习汉字。只有看清了汉字的“根”,才能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体验到快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选择合适方法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诸如:猜谜语、念歌诀、编故事、玩游戏、图文结合、加减偏旁、形象对照、归类识字……但庭院深深、林林总总,那满园的春色,究竟哪支才是对的,究竟在什么时机采用何种方法,这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去研究。下面,我就结合几种造字法来谈一谈。 象形字,因是画图而来,最佳方法便是“图文演示”。即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演示给学生。例如“月”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好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小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这样,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理解汉字字形的难度分解降低,学习起来饶有兴趣。 指事字,在汉字大家族中所占比例极小,小学阶段出现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贵在“描述形象”。我们可以采用“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凶” 字,先画一个“ㄩ”代表地上的深坑,再在坑中画一个“×”,引导学生猜猜想想说说。学生很容易便会讲述了一段路人因没看见深坑而踏空掉下的惊险故事,而那个“×”把掉下时的惊险与恐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上”“下”“凹”“凸”这些字的识记就更容易了。 会意字,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数量上要远远多余前面两种,意思也很好理解,大多采用“演示法”。如学习“采”时,可以先出示图画:一棵树上结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果子,这时一只手伸了过来,灵活地采摘起来。教师可以辅之字理解说:“采”——树上摘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接示字形的道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效果异常理想。其他如“竹”下接“毛”合成“笔”,“火”上加盖子就是“灭”,“小”“土”即为“尘”等等,两个部件组合的过程,就是意思转化的过程,汉字的意与形结合得恰到好处。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借助其“声旁表声”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在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有一首关于“青”字表声的歌谣:“天气晴,河水清,草木青青好心情。小蜻蜓,大眼睛,快来这里捉蚊虫”。“青”表发音的特点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而且还能说出这几个字意义上的区别在哪,就在于它们各不相同的形旁上(形旁表意不经意间有所渗透),有的孩子还把最后一句改为“快快乐乐受邀请”。由此,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作欲望,《“包”字歌》水到渠成:“小宝宝,吹泡泡,披着袍子到处跑,妈妈急得长水疱。来来来,好宝宝,喂你一个大豆包,别让妈妈大声咆!”学生门边唱边演,兴致盎然,识字效果异常理想。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了汉字的音、形、意,了解了汉字构成的内在规律,不但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效率,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效地解决了形似字、音近字的混淆使用,避免错别字的产生,真是一举多得呀! 此外还有很多形式灵活,饶有趣味的识字方法。例如针对学生书写“球”字爱丢点,可以编成“顺口溜”: 王字旁,横、竖钩,点、提、撇、捺、顶小球。教学“分”字,总有学生把“八”字头写成“人”字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念一边做动作:“一个大西瓜,中间劈两半,左边推给你,右边推给他。”又如“哥”字,本身是同形重复的会意字,但要固执地遵循“演示法”就太困难了,孩子永远比大人聪明,他们不会“固步自封”,自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瞧:“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多么绝妙的字谜哦!可见,这些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掌握,可以混合、可以交叉、可以互换,当然还可以创造!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突破识字难点,掌握好汉字的音、形、意,并能够正确使用,那就是好方法。我们还可以为孩子营造一面面会说话的墙,会言语的窗,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随时随地地认读汉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和汉字的亲密交往中得到浸润、熏陶、成长,才能真正地了解汉字,掌握汉字,热爱汉字。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效巩固使用 中华文字自从诞生之后,便赋予了美感和历史责任。汉字,不仅仅是具象化的图画,它更是语言的载体,是先民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副流淌着的历史,每幅画都是流淌着的线条。所以,识字最终要走向阅读。脱离了阅读,识字就真如叶老所说,成为“有字音而没有意义的东西”;脱离了阅读,识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阅读,识字教学会失去它赖以生存和成长的肥沃土壤。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充分说明识字与阅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汉字的学习应该在阅读中习得与巩固。能识字阅读,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向宝藏的大门,在那里,汉字为人们开启了天高地阔的美好旅程,她不仅为你扩展视野,养成自学习惯,更为你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并最终为你奠定成功人生的实力和幸福人生的素养。汉字的丰富多彩就好比“奇妙绚丽的大花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因这花园中每个孩子都牵手着汉字朋友。 教师应努力探索识字与阅读的最佳结合点,让他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汉字的文化营养呵护文学花朵,使之吐纳出更具生命力的娇艳芳香,盛开在每个人的心灵花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