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颜色]
 
您现在的位置:北派名师 >> 内容阅读
关注学生注意力培养,提高语文常态课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注意力培养,提高语文常态课教学质量

作者:赵会娟

一、     案例描述
在听推门课的时候,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低年级学生在课上学习热情很高,每当老师提出问题大家都迫不及待地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举手一边呼唤“我…我…”,当真正站起来时又常常不知老师问啥,自己该说啥;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沉闷,对老师的问题总是少数同学在思考回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没反应,甚至有的同学似乎一点也不关注,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再看课堂训练,经常出现老师苦口婆心刚刚讲过的内容,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有的表现为没听清楚老师布置的训练内容是什么、有的读不懂题目、有的拿到题目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书面作业错误率很高。还能看到,有的同学不急不慌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还有的同学东张西望,很容易被班内的任何事情所吸引等各种状况。这种种情况都显示出这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存在明显的问题。
在推进“朝阳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落实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其中,我们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对“学生学习注意力”这一指标进行观察、整理、分析,得到我校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大致状况:
注意力集中状态
始终专心听讲
偶尔开小差
总是开小差
基本不听讲
观察记录
40.6%
42.5%
12.2%
4.7%
 
根据教师们的观察记录、量化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前5分钟学生们都处于积极投入状态,主要是课堂才开始,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保有新鲜感。接着在课10分钟—20分钟之间,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好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投入状态,中差生处于一般倾听状态,个别差生则是非投入状态,开小差,做小动作。最后的15分钟操作阶段,大部分学生能投入,个别差生因为前一阶段的学习不够专注,在这时就无从落笔,磨时间。
另外,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呈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态势,所占比例从一到四年级快速下降,在四年级达到最低点(15.3%)到六年级又逐渐缓慢增加;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所占比例从一到五年级逐渐增加,在五年级达到约40%,在六年级又有所下降;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讲课或头脑中一片空白的学生所占比例在一到六年级都稳定在3%5%之间。
注意力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专注性,即是否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正在注意的对象上;二是持久性,即保持注意的时间长短。大量观察实验得知,学习成绩与注意力间相互关系,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注意力得分高,学习成绩低的学生注意力的得分低,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不集中的问题明显地制约着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分析反思
我们经过分析整理,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着注意力。
小学生的年龄介于6至12岁之间,注意力的特点是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学生又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比较自我,自控力比较差。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就在15分—20分之间。而课堂上教师讲的多而集中,孩子自然坐不住,听不进。
2、学生的学习态度、倾听的习惯影响着注意力。
很多学生没有良好地倾听习惯。因为现阶段各级质量监测频繁,题目灵活,难度高于教材里的训练难度,常常看到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达不到老师、家长们的理想标准而遗憾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也有的学生因为多次转学或家庭学环境实在太差造成学习基础很薄弱,课上经常处于听不懂状态;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会了,也就边玩边听。学生课上的倾听态度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
3、学习内容本身影响着学生学习注意力。在学习课文的精彩段落或学习到和生活相关的或有趣的内容时,学生往往能被吸引,他们会学得有滋有味。如五年级语文《桥》一课,课上学生被老师播放的真实画面所震撼,被文中精彩的语言所感染,在安排朗读“山洪暴发雨势凶猛”、“老支书从容指挥群众撤离”的情节时,学生的投入状态就很好!相反,学习内容比较平淡的地方,如学生自读自悟、圈划标注以及师生之间长时间的对话等,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明显有分散的状态呈现,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4教学方法的单调呆板 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还带有根多学前儿童的特征,他们仍乐于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因此,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教学,会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难以维持注意。如果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还能引起学生注意。
 
由以上对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分析,老师们一起研究并约定了改进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注意力培养,提高常态课堂质量”的意见:  
1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指向某项活动或内容的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因此,一节课的教学要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要合理分配时间、变换授课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引起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容易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方式和内容上来,保持注意力的稳定,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在平日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要重注意力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主要方法:首先,老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课堂常规,在一个阶段内,突出一点,持之以恒地落实、检查、评价,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看谁课上注意力最集中,看谁坚持的最好,看谁课上学习效果最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时或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消除环境干扰,尤其写作业时,教师鞋子不出声,提示话语少,减少不必要的来回走动;再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训练。鼓励学生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情,但要求学生做的事情不能超过他本身的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如发现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兴趣是注意力的源泉,培养孩子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并努力把间接兴趣转化为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让孩子们读古人、伟人刻苦学习的书,讲小伙伴专心学习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心中有目标。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安排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有不同形式作业的设计、不同形式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教学设计在这里包含着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及呈现方式、课堂节奏的设计、精彩的引导语言等等。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单调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该有意识地变化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在整节课上尽可能不感觉单调,尽可能地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他们始终鼓涨起主动学习的风帆,呈现出饱满的学习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要素。如:在学区“创优杯”展示课上,梁华老师在教学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时,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小口杯于(里面装少许水)和若干石子,让他们亲自做鸟鸦喝水的试验,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显得精力特别集中,积极回答问题,文章内容不攻自破,而且对重点词语许多一个一个地渐渐地等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抓住了小学生倾师性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兴趣大增,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快学会了这个汉字,而且记得很牢固。
 在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优秀学生“吃得饱”,使一般学生“吃得好”,这样,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随时都会得到关注吸引培养。
4、教师要高度加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怎样的形式和途径实现这种转化,转化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等等,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只有采取交流、质疑、辩论、互动、体验、探索、实践等主动学习方式,这一转化才会变得快速而有效。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和方法为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培养预习习惯是这种转化的具体操作与落实。学生预习不预习,预习的效果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预习做的比较充分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都会有极强的表现欲,急于表达,学习的主动性很强,整堂课注意力持续时间长,学习效果当然不错了。
其实,在课上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学习注意力培养,提高常态课堂质量”的核心还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创新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运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形象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条件。运用学生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对提高常态课堂质量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吴颖等译——《小学生发展》.贝克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